精选分类 男生女生书库完本排行书单专题原创专区
笔趣阁 >历史 >兰芳御炎小说 >第二百零章 大清不能输

兰芳御炎小说 第二百零章 大清不能输

作者:御炎分类:历史更新时间:2024-06-19 11:33:55来源:ibiquge.com

和珅提出了这个建议,让王杰好一阵思量。

但是这在董诰看来有点大可不必。

“和大人,您的确很有忧患意识,但是大清盛世鼎盛,兰芳贼人只是因为偷袭而导致我大清没有防备,只要我大军得以整备完全,兰芳贼人又有多少兵马能与我抗衡?

我大清雄兵百万,兰芳蕞尔小国,发自蛮荒之地,绝对无法久战,我军一时不敌,若长久相持,最后获胜者必然是我大清!”

和珅差点没忍住翻白眼的冲动。

所以说他最讨厌和这些喜欢说大话讲大道理的迂腐儒臣交流,两人聊的根本不是同一档子事儿。

你在说具体的问题,他跟你聊百年大计,你跟他聊百年大计,他又开始处处挑刺说你不讲实际。

所以和珅没搭理董诰,还是把目光集中在王杰身上。

王杰是上过战场用过兵的,应该能了解他作为总后勤负责人的忧患意识。

可别说什么长久相持了,董诰自己家里不缺吃的,却也不看看外头的粮价是个什么情况?

王杰显然是经历过不少正儿八经的困难局面的,对于和珅提出的建议,他很有些想法。

“和大人,当前局势,对于大清来说,必须要完成的事情有两件,第一,是集中兵力消灭天津贼兵,解除京师困局,第二,是集中兵力打通大运河,恢复漕运,您以为呢?”

“我赞同。”

和珅点头“但是在我看来,这两件事情如果能完成最好,若完成不了,任何一件完成不了,对大清来说都是要命的,你以为呢?”

“我也赞同。”

王杰缓缓道“所以,当前我等应该向皇上建议,集中兵力,对天津、镇江府发起进攻,您以为呢?”

“这和个是可以的。”

和珅点头道“但是我等必须要考虑到万一进攻不顺利,又该如何善后?阿桂统领的八旗精锐尽丧,八旗兵力折损三成,健锐营几乎全军覆没,能依仗的强军已经不多了,还要兵分两路应敌,若是有一些闪失,又该如何?”

“尽人事,听天命。”

王杰正色道“为人臣者,应该竭尽全力为君分忧,若事情超出能力之外,便一死以谢君王。”

“可不能一死了之,我等臣子可以死,但是皇上呢?”

和珅不满道“王大人,你注重自己的清名,可以一死了之,但是皇上呢?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不仅要考虑自己,也要考虑皇上的安危。”

“和大人以为,皇上会答应离开京师避险吗?”

王杰看着和珅,低声道“以皇上的性子,离开京师等同于认输,皇上要强了一辈子,会在这個时候服软认输?那还真不是皇上能做出来的事情。”

和珅闭口不言。

王杰说的也是,弘历打了一辈子仗,不说事事顺利,但是最终也都取得了可以接受的结果。

他的性格便是不服输、好强争胜,有着极其勇敢的一面,让他因为未知的危险而离开京师找地方避难,这对于他的尊严来说是莫大的侵犯。

这位老皇帝能够接受吗?

很悬。

见和珅不说话,王杰又说道“其实这个事情和大人最好还是不要提,否则皇上一定会不高兴,皇上春秋高,太医也说了最好不要让皇上受刺激,所以……”

和珅皱紧了眉头。

“若非是兰芳贼军威胁太甚,我也不想这样说,但是我总认为,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打通京杭大运河,京师……不是最重要的。

只要打通京杭大运河,就能获得漕粮,就能稳住局面,但如果京杭大运河无法打通,北方、直隶等地的粮价一定飙升,届时人心浮动,如何是好?”

王杰不这么认为。

“和大人所言有理,但是和大人,京师乃大清国都,首善之地,如果抛弃京师,且不说钱财损失,这对于大清国民来说,是多大的震撼?这足以使得天下忠臣义士灰心丧气、逆贼不臣野心勃勃。

京师在,则天下安稳,京师不在,则天下不稳,运河固然重要,但是京师就不重要吗?昔年瓦剌南下,明廷也是商议着要不要南下,于谦力排众议,死守京师,置之死地而后生。

有此先例,谁敢言南迁亦或是迁都到其他什么地方避难?更何况此时此刻并非我军完全无力反击的时候,精锐大军尚未抵达,贼军不过数千,大清还有一战之力,何故早早认输?”

和珅对此无话可说,但他依然有想要说的东西。

“我只是认为粮价如果不能稳住,粮食不能稳定供应,则我军也无法安心作战,届时前线作战,后方饿殍遍野,饥民暴动,却如何是好?

因此,将中枢前往别处,哪怕是洛阳之地,稍微偏南一些,或可避开京杭大运河就地取粮,也有雄关可以防守,不至于无粮可用,王大人以为呢?”

王杰思考了一番,还是摇了摇头。

“这不失为一个计策,但是和大人,说一千道一万,皇上能答应吗?”

和珅无言以对。

大清国的当家人是弘历,不是他和珅,他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弘历怎么想。

弘历会放弃京师吗?

和珅一点把握也没有。

第二天,弘历的圣旨传到通州、交到刘秉恬手上的时候,刘秉恬正在为通州防务焦头烂额的忙碌着。

不仅如此,他还要抽出时间询问从天津逃回来的溃兵,向他们了解兰芳军队的实力,以及阿桂战败的内情。

他抵达通州之后,陆陆续续收拢了两千名从天津溃逃下来的八旗溃兵,其中甚至还有几百名健锐营退下来的溃兵。

根据一些溃兵、逃亡军官的交代,刘秉恬无比震惊的得知了兰芳军队以少胜多、正面野战击溃清军事实,并且更加震惊的得知了和琳战死、阿桂自杀的事情。

在接到弘历的圣旨之后,刘秉恬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写一份军报交给弘历,让弘历知道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且让弘历知道兰芳军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他谨慎的思考,小心的用词酌句,一点一点把自己知道和担忧的内容写了下来。

【臣闻临战之日,兰芳贼军沿河道进军,河中有战舰,舰上有火炮、水兵,阿桂以铁骑击之,贼兵即背靠河道战舰,结弧形阵以火枪击我铁骑,河中战舰亦发炮击我,贼火器精良,枪炮甚猛烈,且只一面对我,我铁骑别无优势,遂退。

后贼军结阵向前进犯我大营,阿桂以和琳统炮手击贼,贼军以火炮还击,贼炮猛烈,甚精准,每发必中,我炮数十发则中一发,遂不敌,和琳战死,贼进而以炮击我大营,河中战舰亦近我大营,发炮击之。

我炮不及贼炮,无以制敌,阿桂仰赖天恩,不退,遂死战,遣兵向前,贼军列阵,枪炮齐发,我鸟铳手、炮手死伤殆尽,步卒不能近敌,多有死者,士气愈低,阿桂遂亲领健锐营向前,健锐营兵多死,阿桂身中数弹,被围,不屈而自刎。

兰芳贼军约六千众,无骑兵,但火器精良,水师强横,我不及之,每向前,以枪炮当先,一炮可糜烂数十里,一枪可至千步,我军枪炮远不及之,虽有心近战,难以近贼,遂多有败绩,唯今之计,当以守城为先,野战为后。

且大军当远离河流,避贼水师战舰,再以铁骑合围,或可取胜,仅此而已,臣深受皇恩,蒙圣主信赖,托以统兵之权,当倾力死战,死而后已,乃不负圣主厚恩……】

写完了这份奏折,刘秉恬集中军将,布置了防御任务,要求大家严防死守,但拒不出战,且抓紧时间加固城墙,务必不要让兰芳军队以火炮优势摧毁城墙得以入城接战。

就阿桂溃败的经验,刘秉恬判断兰芳军队不单单有火器优势,似乎在肉搏战上也有相当的战斗力,不少溃兵乃至于健锐营的士兵都描述兰芳士兵拥有很强的肉搏能力。

他们手里的枪上还套着一把尖锐的战刀,配合手里的枪械,变成一把短矛,十分犀利,可以近战,也能远战,攻防一体,极难应对。

所以依托城池防守是目前唯一应对之法,近战远战,都不是大清最好的选择。

大清急切的需要能和兰芳军队匹敌的火枪火炮,如果无法得到,将在之后的战争中处在重大劣势地位上。

刘秉恬清楚的意识到,留给大清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而弘历方面得知了具体的情况之后,也非常忧虑,弘历勉强支撑精神,召集群臣开会研讨此事,关于阿桂之败及阿桂、和琳等人身死的消息。

和珅当场就哭的不省人事,弘历也很是悲伤、忧惧,把和珅送回去休息之后,弘历与王杰、董诰为首的文武官员们商量应对之策,所得到的结论无非是【倾力死守、以待援军】。

兵部尚书王杰认为此战关乎大清国运,不能失败,应当集中全力以应对危局,所以此时此刻暂时不用考虑江南的问题,而应该集中兵力驰援京师。

所以王杰建议乌什参赞大臣富察·明亮统领的甘肃、山西、陕西三省绿营和驻防八旗军队不必南下驰援两湖,而应该直接进入直隶,驰援京师,以确保京师清军能够击溃兰芳军队并且收复天津。

另外,山东巡抚惠龄所统领的那支人马也暂时不要南下了,惠龄应该统领整个山东的绿营兵和八旗军队北上攻击天津,包抄兰芳军队的后路。

另外再以安徽巡抚陈用敷统领安徽、江苏两省绿营打通京杭大运河,如果兵力有所不足,应该允许陈用敷临时招募足够多的士兵补充绿营损失,以当地兵马解决当地困难。

而目前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京师的安全,以及弘历的安全,还有大清帝国的颜面与实力的证明。

如果大清帝国集中那么多力量还无法解决一支数千人的兰芳军队,那么天下百姓又该如何看待大清帝国呢?

那些草原上的蒙古王公们、东北老家的生女真、索伦等人又该如何看待大清帝国呢?

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大清良民。

大清不断取胜的话,他们一定会老老实实接受大清的统治和剥削,为大清出力死战。

但如果大清衰落、武德衰退,他们一定会起歪心思,一定不会再那么老老实实的遵从大清皇帝的号令了。

所以,大清不能输!

对于王杰的这个说法,弘历其实是比较赞同的。

因为他也深知这些蒙古人、索伦人之所以愿意为大清死战,无外乎曾经大清强悍的武德征服了他们,如果大清没有如此强悍的武德,他们绝不会乖乖听话。

包括汉人在内。

尽管两湖地区是目前带清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没有了两湖地区,带清的粮食供给将出现严重的短缺,但是迫在眉睫的,还是京师是否能够守住、是否有被攻破的风险。

京师是脸面,不能失去。

至于两湖地区……

暂且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于是,在九月二十二日,弘历只能接受这个建议,首先用绝对多数的兵马解决天津之敌,并且同时调动兵马打通大运河,然后再去考虑江南其他省份的问题。

尽管他十分的不情愿,却也不得不接受自己对于江南的局势暂时没有多少介入能力的问题,目前能够投入到江南地区的,似乎只剩下四川那一支兵马了。

但愿他们能够给力一些,能够在京师解决掉天津之敌之前坚持住,不要在兰芳军队的大举进攻之下彻底的土崩瓦解。

弘历只能如此期待,整个清帝国中央朝廷的高官们也只能如此期待。

于是,弘历临时下令,准许两湖总督毕沅临时招募兵勇团练,用以对抗兰芳军队,必不使两湖产粮基地有失。

但是,他们的期待真的可以落实吗?

时间回到兰芳军队兵临江宁城下的时候,也就是七月十九日的时候,两江总督书麟和江宁将军西铭都还不知道北方发生了什么,都还不知道兰芳大军到底要在天津搞什么大事情。

他们只是在祈祷援军能够快点赶来,并且希望自己麾下的士兵能够给力一点,守住江宁。

本来,他们用一万多人马守城,以江宁城的强度,稍微坚守一段时间倒也不是什么难题。

正好七月二十日的时候,江宁城一带下了大雨,对于火炮火枪作战不是很有利,所以李克干脆下令军队休息一下,给军队放松放松。

但是江宁城内却出了一些问题。

原因在于江宁城内流传起了【大明军队打回江宁复仇】的消息。

inf。inf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zhuike.net readw.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宋体楷书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偏大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女生逍遥软萌
语速
适中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上一章章节列表下一章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