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分类 男生女生书库完本排行书单专题原创专区
笔趣阁 >历史 >兰芳御炎小说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为官之道深似海

兰芳御炎小说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为官之道深似海

作者:御炎分类:历史更新时间:2024-06-01 10:00:43来源:ibiquge.com

灭西山王朝的战争之后,赵学宁从暹罗抵达了归仁府,在这里慰问军队,处理战后事宜,颁布政令,建立起南越总督区。

随后便开始着力于恢复生产、建立农庄以巩固统治。

在这个时候,北方郑主的使者来到归仁府求见赵学宁,赵学宁欣然接见了对方。

郑主使者的来意很简单,无非是问好,赠送礼品,拉关系扯皮,然后旁敲侧击的询问一下赵学宁解决掉西山王朝是什么意思,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打算什么的。

赵学宁哈哈大笑,拉着使者的手与他谈论之前发生的事情,告诉郑主使者,自己这样做是为了报复西山王朝之前在嘉定屠杀华人的仇,这是他向兰芳国民许下的誓言,他一定要做到这件事情。

所以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理由,郑主大可不必担心,兰芳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他自己也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大总统,从来不喜欢与人为敌。

“我平生最不好斗,偏好解斗,有什么不平事需要我去解决的,那我是最开心的,若要我随随便便兴兵作战,那我是不能忍受的,战端一起,生灵涂炭,这可是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事情啊。”

郑主使者大喜。

“如此,那就多谢大总统了!”

郑主使者喜滋滋的回去了,赵学宁冷冷一笑,继续埋头于整顿南越内政的事务。

只要内政事务解决的差不多了,一切上了正轨,那他就可以着手准备吞并北越的事情了。

另一边,郑楷得到了使者的回报之后,心下稍安,但仍有些畏惧,于是决定调遣一支军队军队进驻边境重镇顺化以戒备兰芳军队。

与此同时,因为得知琅勃拉邦被暹罗并吞,感到不安的郑楷又决定调遣一支军队到茫腾戒备琅勃拉邦方向的暹罗势力。

做完布置之后,郑楷仍然觉得不安心,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把这個事情和带清爸爸说一下,让带清爸爸稍微有点准备。

只要事前通知一下,必要的情况下,也方便带清爸爸支援他干仗,实在不行,还能逃到带清境内苟且求生,不是吗?

于是郑楷决定派遣一位使者前往广州,将这个消息告知两广总督舒常,再经由舒常的转告给敬爱的皇帝陛下,让皇帝陛下有个准备。

到时候万一郑氏有难,带清的支援也能尽快来到。

郑楷的算盘是可以的,这个想法也不错,他的使者抵达广州之后,也很快见到了舒常,向舒常提出了郑楷的请求。

然而舒常却对此感到十分意外。

“那群犯上作乱的西山贼人被灭了?”

“是的,那群西山贼人被兰芳国消灭,国土为兰芳国所得,据兰芳国主声称,是为了报嘉定血屠之仇,并没有其他的想法,但是国王殿下还是有些担忧,希望大清可以稍微注意一些。”

使者在舒常面前很是谦卑,直接跪在地上行大礼参拜。

舒常让使者起身坐下,自己皱眉沉思了起来。

这段时间他派人搜集有关兰芳的消息,得到的多是一些兰芳四处征战的消息,以及赵学宁多么能打的消息。

说实话,这不是新闻。

这个事情在整个广州甚至两广之地都有流传,就和当初郑信在暹罗做了国王的时候一样,当时也是在郑信的祖籍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还有很多华人渡海去暹罗投靠郑信,当时的官府也知道这个事情,但是并未阻拦。

官府也知道人地矛盾巨大,能削减一些人口出去吃饭,对官府来说也是好事,反正怎么着都比他们作乱或者在当地饿死的要好。

只要这些人在纸面上存在就可以,老皇帝又不可能亲自到福建来挨家挨户的统计人口。

弘历多次南巡,就没来过福建,所以地方上有什么问题,还是地方官上下嘴皮子一碰,一个太平的花花世界就诞生了。

所以说赵学宁有名气这个事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也就是那面旗帜给了舒常一些不好的感觉,要是没有那面旗帜的事情,舒常甚至都不想理会这些事情。

别的不说,之前汉人郑信也和缅甸打得要死要活的,也在中南半岛上扩张势力,带清也没有说什么,反而允许郑信从带清购买火硝,打算稍微扶持一下郑信以对抗大逆不道的缅甸。

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带清对于扩张领土什么的没有兴趣,对于中南半岛那传统意义上的“遍布瘴气”的生态环境更是敬而远之,一点都不想占据。

生怕碰着瘴气了,然后人没了。

只要这些小国遵奉带清为宗主国,遵奉带清皇帝为自己的皇帝,给这个面子来朝贡,那关起门来干什么事情,只要不搞得天怒人怨,或者让人家苦主找上门来,带清都不会管。

可要是人家苦主找上门来,尤其还是进贡的藩属国的苦主找上门来,那作为宗主,带清就必须要做出一些反应了,就不能把这些事情当做没发生了。

为了颜面,带清必须要做点什么,否则以后人家都不来朝贡了那还得了?

带清要的是颜面,是大义名分,是统治秩序,是不允许这些小国闹腾起来威胁到带清的宗主权。

所以在舒常看来也是如此,只要赵学宁别闹的天怒人怨,把人家给折腾的要死要活来告状,那带清就无所谓他们怎么折腾。

而且现在舒常特别不希望听到兰芳的什么消息,特别不想得知兰芳又在搞什么大动作,他十分不想在自己的任上把这些事情送到京城让弘历知道。

他现在天天就在期盼着弘历能够把他调离两广总督的职位,只要能离开这个深水大坑,其他的什么都好说。

他为此甚至还派人去京城活动了,想找人说说情,看看能不能调职。

这个照理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两广总督这个职位是众所周知的肥差,在十三行这个天子南库身边,两广总督随便伸伸手就是十万雪花银,多少人想做这个职位还轮不到呢。

可舒常现在却觉得这个职位异常的烫手,总觉得有点什么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现在郑主的使者亲自前来传递消息,就让舒常觉得更加不妙了。

这要是让弘历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肯定会问原因,不说要追根究底、把兰芳的祖宗十八代都给挖出来,至少也要确定兰芳对大清没有危害,这样才能放心。

弘历是想要休息了,但是他可不傻,他的脑袋没有以前那么精明了,但也绝对不是好糊弄的,要是南边出了事情,自己想要平稳落地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搞不好就要被卷入难以应对的困局了。

银子捞够了,万贯家财也有了,一任两广总督,也算是对得起那么久的操劳。

舒常想来想去,觉得目前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应对局面。

就当无事发生。

“本官会把这个事情告知皇上的,尊使还请放心。”

简单应付了一下,舒常就下了逐客令,请郑氏使节离开,郑氏使节有点奇怪,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有点不安,但还是没有多做什么纠缠,舒常下了逐客令,他也就乖乖离开了。

使者走后,舒常松了口气。

郑氏担心兰芳要对他们用兵,这在舒常看来更多的是在无病呻吟,怀疑这个怀疑那个。

你郑氏和兰芳一点关系都没有,往日无冤近日无仇,兰芳对付西山贼人,是为了报仇,对付你们又是为了什么?

没有理由啊。

自古以来兴兵作战都需要大义名分,没有大义名分的话,怎么兴兵作战?

他觉得郑氏纯粹就是在杞人忧天,给他添麻烦,他最讨厌有人给他添麻烦了。

按照规矩,藩属国来人送消息需要传递到京师给皇帝知道,不能擅自隐瞒,否则一旦事发,后果很严重,但是舒常并不想让弘历觉得这个事情很严重,不想让弘历的注意力被这里吸引。

其实这个事情要是发生在正月里,应该还好一些,说不定也就混过去了,但现在时间不对了啊。

今年是乾隆五十年,是弘历做皇帝五十周年的大国庆,弘历在京师大操大办,甚至仿照康熙搞了一次千叟宴。

他在全国范围内召集老人入宫参加宴会,林林总总三千多人参加宴会,数万人受赏,那确实是让很多人都很高兴,弘历自己也非常自得。

不过随后的事情就没那么顺弘历的心意了。

这一年不知怎的,灾害特别多。

三月初十日,甘肃玉门北发生地震。

春季,湖北宜城、兴化、随州、枝江发生饥荒,人食树皮。

秋季,山东青州府属寿光、昌乐、安丘、诸城等县发生大饥荒,树皮都被吃光了,以至于达到了【父子相食】的程度,可谓人间惨剧。

此外,福建建安、江西萍乡等地水灾,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山西、河南、直隶等地区普遍干旱,其中,湖北、河南、山东尤其严重。

各省灾害所上报需求的赈灾银两达到一千四百余万的数目,属实让人惊心动魄。

不得不说,弘历在赈灾和免税这种花钱的事情上是很讲究的。

纵观他的统治期间,他在政治层面对天下是严厉打击、拼命镇压,为此不惜大搞文字狱,创下历史之最,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但与此同时,在赈灾、免税、水利层面,他治下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免税免了两亿多两白银,赈灾也花了很多银子。

这白花花的银子是正儿八经的花了出去,支出是明明白白记录下来的,不说有多少入了贪官污吏的口袋,有多少能落到灾民手上,至少这钱,他是花了。

一千四百余万两白银的赈灾款,弘历感觉很头疼,但是该花还是要花,他是天下君父,四海之主,天下遭灾,他责无旁贷。

他必须要维持自己天下君父的体面。

从三月开始,他就一直在忙着赈灾的事情,到处调集物资,四处赈灾。

岭南之地这几年没什么天灾,于是弘历要求岭南之地出一些钱粮协助赈灾,十三行这座天子南库也被要求多出银两协助赈灾,反正是到处要钱。

眼下,弘历也还是在忙着各地的赈灾事宜,舒常也觉得今年是不是年景不好,往常没有发生灾害的地方今年也是到处发生灾害,灾害密集出现,这边刚平定下来,那边又闹了起来,叫人不得安生。

但也正是这种情况之下,弘历的精力不会很充沛,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边角料小事就不会很在意,不会特别关注。

舒常揣摩着弘历的心理,思来想去,决定用相当暧昧的春秋笔法写一个折子给弘历,主要描述他治下的两广这几年政通人和,地方安稳,没有大的灾难,希望皇上放心。

在描述政绩的中间,顺带着提一下安南国来使说明南越之地发生小战乱的事情,一笔带过,把春秋笔法发挥到了极致,主打一个夸耀自己的功绩和对皇帝陛下的关怀。

写完折子以后,他又想了想,觉得只是写折子实在是没什么诚意。

眼下国家正在用钱的时候,弘历肯定为了银子的事情着急上火,这个时候他如果能够给弘历额外的送去一些银子,就算数量不多,也能大大增加弘历的好感度。

人生是一场攻略,官场也是一场攻略,如何攻略自己的顶头上司,是一门艺术。

作为全国八大总督之一的顶级封疆大吏级别的舒常,对于这一套可谓是门儿清。

于是他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立刻找来了穆腾额,和穆腾额商量了一下,决定他们联手再狠狠敲一笔十三行的大商人,让他们再出点血割块肉,榨点银子出来。

数量不必太多,但是只要把这些银子给弘历送去,必然能大大增加他们的印象分。

领导对咱们的印象好了,以后的前途还不是大大的有?

穆腾额对此感到为难。

“之前十三行已经捐了不少银两,再捐,怕是没几个人乐意啊。”

“国家有难,他们这些深受皇恩的商人难道能罔顾皇恩吗?”

舒常冷笑道:“他们不敢不捐,尤其在你我面前,他们要是敢不捐,你只需要稍微吩咐一下,就够他们喝一壶的,民不与官斗,这些商人甚至还不如地里的老农。好对付的很。

再说了,眼下国家多灾多难,皇上忧心劳神,他们这些商人却稳坐钓鱼台,旁观一切,哪里来的那么好的事情?不捐?那就是心怀异志,直接抓起来审问个两三天,也不必伤人,抓起来,消息传出去,不怕其他人不就范。”

穆腾额闻言,双目放光,一脸惊喜。

“原来如此,还能这样说啊……果然,这方面,还是您懂得多啊!小弟还是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了。”

舒常轻轻一笑,摇了摇头。

“这算什么?比我懂得多的人也多了去了,这为官之道深似海,这一点,咱们可要多和那些汉人学学,打仗他们不行,做官咱们不行,人家的长处,咱们得学,不学,怎么更进一步?”

穆腾额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舒常则表示学到了还不行,还要会实践,实践出真……金,不实践,怎么能确定自己学会了?

穆腾额连连点头,立刻表示还是您懂得多。

于是,他决定配合舒常,狠狠的搞十三行一笔银子出来,感受一下权力的美妙滋味。

要是搞得多了,他们两人还能顺势截下一些银子给自己留着花,岂不是更好?

在京城的时候没想到,到了广州之后穆腾额才知道原来天底下有那么多好玩意儿。

那些西洋夷人虽然身上味道很难闻,但是那些个机械制品是真的精巧,而且皇上也是真的喜欢。

穆腾额也想搞到一些特别好的机械制品献给弘历皇上,以此得到弘历的欣赏,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但是这些东西造价不菲,一般来说很难搞到手。

这样一想,穆腾额就心思火热起来了。

稍晚些时候,这鸿门宴的请帖就送到了十三行商总潘启那儿,潘启一接到穆腾额的请帖,就暗叫一声不好,估计那边又有什么幺蛾子了。

一般只有在让他们这些商人花钱的时候,官僚们才会如此客气,要是没有好处的事情,官僚们简直不拿他们当人看,主打一个呼来喝去。

现在又是请帖又是请他赴宴,没别的说头,肯定是要钱。

数字估计还不会小。

潘启深深地叹息了一阵。

前段时间为了赈灾,十三行各家行首才东拼西凑了一大笔银子交给紫禁城使用,已经很够意思了,这要是再来……未免太过了一点吧?

咱们都知道十三行是天子南库,但是你这吃相是不是也要稍微控制一下?

这话潘启也只敢在心里说,甚至都不敢说出口,生怕这祸从口出。

这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潘启只能收拾收拾,准备去赴这明晃晃的鸿门宴。

正准备出门的时候,刘崇问来了。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zhuike.net readw.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宋体楷书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偏大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女生逍遥软萌
语速
适中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上一章章节列表下一章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