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分类 男生女生书库完本排行书单专题原创专区
笔趣阁 >历史 >兰芳御炎小说 >第一百四十八章 这颗雷,不能爆在他们手里

早在共和国四年、乾隆四十八年六月的时候,时任粤海关监督的原浙江巡抚李质颖就从一名部下口中得知了一个消息。

为他们运送皇家特供机械自鸣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某一艘船只上出现了一面很奇怪的旗帜。

这名部下看到了那面旗帜后很是惊讶,便询问那些船只上的水手那面旗帜是怎么回事,水手说,那是兰芳国的国旗。

然后李质颖便看到了这名部下为他画出来的那面旗帜的模样,一看之下,李质颖先是一愣,随后似乎想到了什么,而后大惊失色。

“真是这样的?”

“千真万确,小人怎敢欺瞒于您?”

“还有人注意到吗?”

“应该没有了,那艘夷船上有很多旗帜,这面旗帜夹杂在其中,小人也只是不经意的一瞥才看到,那艘夷船现在已经走了。”

“这……”

李质颖看着那幅图画,面色阴晴不定,心思百转千回。

兰芳国……

兰芳这个国度,他是知道的。

作为最直接和外国商人船只打交道的粤海关的总头目,他不仅承担着对外贸易的税收工作,也需要为皇室提供一些皇室需要的外国生产的奢侈品。

因为粤海关与内务府的深厚联系,李质颖虽然不是出身内务府的内臣,但也需要直接和内务府对接,对皇帝负责,负责帮助皇帝采买一些皇帝喜欢的外国奢侈品。

因为这一层关系,他和他的部下经常和一些信誉比较好的外国商人打交道,对于很多消息都有一手来源,所以最近这几年也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关于兰芳国的讯息。

听英国人说,这个兰芳国还挺能打的,把红毛夷和荷兰人都打得挺惨,除了不直接参与到对清帝国的商贸,对于很多其他小国都有商贸关系,其国主赵学宁是赫赫有名的南洋霸主。

李质颖隐约还知道一些内部消息。

比如这個兰芳国并非完全没有和清帝国互相隔绝,因其国内出产的香料是很紧俏的货物,所以其国内多有人驾船到清帝国沿海搞一些私下里的走私贸易。

对于这些走私贸易,广东官府的官员也多有受益的,官府内部有很多官员都和这些走私贸易的头头脑脑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并没有什么人对此真正的追究,就算两广总督舒常也因为从中获益颇丰而没有什么看法。

这个汉人在海外建立的小国对于清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存在,要是放在皇帝弘历年轻的时候,指不定就要严肃对待了。

但是好巧不巧,皇帝弘历老了,不喜欢生事,喜欢享清福,甚至于数年前还紧抓不放的文字狱也从乾隆四十七年开始,像是被踩了一个急刹车一样,戛然而止。

一年多以来,文字狱数量开始显著下降,稀稀落落,不少文字狱相关的汇报送到弘历桌案前,都被他严厉打回,多次重申文字狱不可扩大化的要求。

很显然,从乾隆十六年到乾隆四十七年,弘历认为经过他三十年的文字狱高压统治之后,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整个社会上敢于思考、敢于做出不符合他心意的事情的“害虫”已经不存在了。

大清社会在弘历眼睛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无菌社会”,所以,他的“消毒行动”可以消停了。

他要真正开始享受他的乾隆盛世了。

其实从乾隆四十五年开始,天下官员已经开始感受到皇帝的一些变化,再通过四十七年的文字狱刹车事件,天下官僚终于确定了,他们的君上弘历老先生要休息了。

皇帝的疏懒与松懈会通过官僚系统十倍百倍的放大到基层,官员们向来擅长体察上意,既然你皇帝不喜欢生事,那官员们也乐得清闲。

今时今日,大清官场以清静无为为最高导向,主打一个不给君上添麻烦,也不想给自己添麻烦,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只想过自己的舒服日子,就差遇事一个鞠躬外加红豆泥私密马赛了。

对于这个名叫赵学宁的汉人,广东官方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主要此人和其麾下势力并没有和清帝国打过什么直接的交道,也没有派人到广州来,既然对方不接触,广东地区的官员也懒得和这个小国打交道。

俗话说得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干脆就没有事。

大家安安静静赚钱,你好我好大家好,岂不美哉?

李质颖原本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当他看到兰芳的那面旗帜的时候,忽然间意识到,这个国家可能不简单。

他想起了早些时候他在朝野内外听到的一些明清之交时期的野史传闻,说什么明朝宗室子弟从广东出海逃亡,至今还在某些国外地区好好的生活着,并且时刻有着想要颠覆大清政权的想法。

而现在,兰芳的这面旗帜,明明白白干干脆脆的就把一个“明”字写在了上面,仿佛生怕你不知道一样。

要不要这么明显?

你丫的不是叫兰芳国吗?为什么要搞这样一面旗帜?生怕那些满人不知道你这家伙和明王朝有关系?

李质颖顿时在心里就把赵学宁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兹事体大,身为粤海关监督、天子亲信、直接对天子负责的重要人物,出现了这种情况,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李质颖也应该立刻将这个消息报告给弘历,让他警惕。

但是作为一名熟练的老官僚,李质颖很快就把这个念头压了下去,重新做了一番考量。

他开始思考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的后果。

皇帝弘历打算开始休息的事情,是一件再明白不过的事情,而皇帝都要休息了,被他折腾了三十多年的官员们其实也疲惫不堪,也很想要休息。

大家都想着休养生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整个清帝国的官场快速懈怠下来,速度之快,不输自由落体。

除非有人主动造反,那没办法,只能应对,但如果没有人主动闹事,帝国的官员们也完全不想闹出事端来。

正如李质颖所理解的,有些事情不上秤,可能没有三两重,可一旦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到时候可真是想停都停不下来。

兰芳小国这面旗帜或许没有太大的意义,这面旗帜上的日月图案,或许也只是因为好看而已,如果这样就认为这是“明”的象征,那天上天天挂着的太阳和月亮是不是也要问罪?

要是放在乾隆十六年那会儿,给李质颖八个胆子他都不敢隐瞒这个消息。

但问题在于,现在是乾隆四十八年了。

兰芳小国看上去完全没有任何想要搞什么事情的想法,只是在老老实实的走私,和大家一起赚钱,通过倒卖香料,兰芳能赚钱,广东的走私商人能赚钱,走私商人背后的官僚也能赚钱。

这是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多赢局面。

但如果他把这面旗帜的事情上奏了,引起了弘历的反应,对兰芳国开始调查、针对乃至于作战,大家的外快就都没了,荷包都要瘪了,自己这个始作俑者估计会成为众矢之的。

伱不上奏,什么事情都没有,大家还有钱赚。

你一上奏,钱没得赚,事情多了很多,甚至还要打仗。

你说你是不是没事找事?

官场浮沉数十年的李质颖太明白官僚们的心理了。

甚至于弘历这位老皇帝的心理,这个通过缴纳认罪银两从他手上死里逃生还获得肥差的老官僚也是能明白一些的。

乾隆四十二年,李质颖在浙江巡抚任上犯事被拿下,在即将被问罪的档口,李质颖向皇帝主动提出了要用银两来买自己的一条命,又给皇帝送去了大量的珍奇古玩,获得了皇帝的欢心。

之后仅仅一个月,他不仅没有被问罪捉拿,还摇身一变,从浙江巡抚调任粤海关监督,成为有清一代少数几个不是出身内务府的粤海关监督。

皇帝是什么意思,李质颖再清楚不过了。

所以粤海关任职期间,李质颖卯足了劲儿给皇帝从国外搞来很多皇帝喜欢的西洋物件,什么自鸣钟、自动行走玩具之类的,还送上大笔大笔的银两讨皇帝的欢心。

弘历果然很开心,舒舒服服地享受他的孝敬,当起了乾隆朝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表哥”。

弘历非常喜欢这些精巧的西洋自鸣钟表,多次下令内务府采购,也是各种明示暗示官员们给他送礼要送这些精巧的东西。

据统计,这家伙一共有三千多件各式西洋钟表收藏,塞满了自己的府库。

看起来,弘历完全不在意“送钟”这种谐音梗的玩法,本身应该也有梗警察的属性,当然,一般人也根本不敢在弘历面前玩梗就是了。

皇帝老了,不喜欢闹事,就喜欢清净和享受,他觉得自己忙碌了大半生,打败了所有的敌人,驯服了所有官僚,现在,是可以享受成果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你告诉他——陛下,南洋有疑似朱明后裔的人要对咱们大清不利啊!

他会怎么想?

李质颖不敢说自己能搞清楚弘历的所思所想,但是他能确定的是,捅破这件事情的自己绝不会有好下场。

自己本就是靠着银子才能死里逃生的皇帝“白手套”,不老老实实赚钱,反而牵扯到“疑似朱明王朝后裔造反事件”之中,能有什么好下场?

这样一想,李质颖觉得自己已经年纪大了,这个粤海关监督的职位也做不了多久了,能软着陆是最大的期待,安度晚年是最大的向往,他不想在这个关头多生事端。

于是他决定把这件事情摁下来,他让自己的那位部下闭上嘴巴,否则没人能救他。

然后,他又带着这张图去找了两广总督舒常,将这个事情通知给了舒常,想和他通个气。

虽然他也是汉人,但他很显然更加亲近同为旗人的满军旗人舒常,对于科举出身的汉臣、广东巡抚孙士毅则不怎么亲近。

他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舒常,舒常果然也觉得非常担忧,但是同时又觉得李质颖说的很有道理,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在两广总督任上干不了多久,与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只要撑到离职或者退休,万事好商量。

说一千道一万,这颗雷,不能爆在他们手里。

“这个事情你没和孙士毅说吧?”

舒常看着李质颖,低声道:“这个事情最好不要和孙士毅说,此人自忖清高,一旦知道这个事情,一定上报,然后铁定坏事。”

“没有,没跟他说,这个事情也没别的人知道。”

李质颖点头道:“但是难保之后不会有别的人看到那面旗帜,所以咱们还是要多留一个心眼儿。”

“嗯,这是必需的。”

舒常吩咐道:“你看着粤海关,反正所有夷船都要通过粤海关,你着重安排亲信检查,一旦遇到此类旗帜,注意千万不要声张,直接让他们把旗帜收起来或者毁掉,不准许这面旗帜进入广州。”

“明白。”

李质颖点了点头。

之后一段时间,李质颖和舒常强强联手,一起密切监控此事。

同时,李质颖通过自己的渠道暗中派人了解兰芳的相关情报,得到了一些无足轻重的消息,对于兰芳可能进犯大清的事情则没有丝毫情报。

不过根据情报,他们也得知兰芳的势力已经扩充到了吕宋岛,还有传闻说兰芳也接触过暹罗,还出现在南越之地,参加过不少战争,势力范围很广,也有很多船只。

看起来,是个很有些战斗力的小国,不过小国就是小国,虽然有些战斗力,但是放在大清这边,依然不够看。

倒是舒常得知赵学宁在南洋地区很有些威望,甚至有人称其为南洋华人的保护神,这种称谓让舒常稍微有些不喜,倒也没往深了去想。

很快,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李质颖因为年老,被弘历允许退休,成功上岸,卸下重担。

这副重担则由满洲镶黄旗人、内务府郎中穆腾额接着挑起。

乾隆四十九年二月,穆腾额抵达粤海关和李质颖做了交接,交接完成之后,李质颖神秘兮兮的让穆腾额去拜见一下两广总督舒常。

穆腾额按照李质颖的建议去拜见了一下舒常,得到了舒常的热情欢迎。

虽然穆腾额在官职上比舒常要低一些,但是穆腾额是满洲镶黄旗人。

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属于满洲八旗里的上三旗,也是整个满蒙汉八旗这二十四个旗里地位最高的三个旗,由大清皇帝直接统领。

这三个旗平起平坐,地位均等,因此正白旗出身的舒常对镶黄旗出身的穆腾额十分客气、亲近,不仅请他吃了大餐,喝了很名贵的茶叶,还送给了他一些很昂贵的丝绸香料。

以及一些银两。

穆腾额作为内务府官员、弘历的亲信,深深地了解自己到粤海关担任监督的职责。

与此同时,他家世代在内务府供职,家族里多数人都曾出任过地方关卡监督、江宁织造之类的官员,因此对这些肥缺好差的了解程度更深,生来就带有相关的敏感度。

他知道这个职位会引起多方关注,也需要在深似水的广东官场里辗转腾挪,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好好的经营人际关系。

所以,对于正白旗出身的两广总督舒常,他也是存在着想要交好的想法的。

但是以舒常的地位和政治资源,需要对一个明显不如他的自己主动送上厚礼吗?

别说皇帝亲信,自从康熙后期开创密折专奏制度之后,四品以上官员都有权利向皇帝上奏折,和皇帝直接联系,所谓的亲信只是一个相对应的说法而已。

穆腾额不觉得自己有很大的价值值得舒常的拉拢,因此感到很费解。

都是上三旗的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家家户户亲连着亲,穆腾额也就没有兜圈子,直接问了舒常这个问题。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zhuike.net readw.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宋体楷书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偏大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女生逍遥软萌
语速
适中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上一章章节列表下一章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