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分类 男生女生书库完本排行书单专题原创专区
笔趣阁 >历史 >兰芳御炎小说 >第一百四十一章 共和国五年

兰芳御炎小说 第一百四十一章 共和国五年

作者:御炎分类:历史更新时间:2024-06-01 10:00:43来源:ibiquge.com

在这名目繁多的教派之中,还真有那么少数几个是正儿八经要搞造反的。

这些想要搞造反的那是打着敛财的旗帜,暗中用收敛到的财物招兵买马打造兵器,暗中为造反积蓄力量,而这些教派往往和天地会、白莲教一类的脱不开关系。

没办法,底层平民得不到保护,就只能抱团,这些名目繁多的教派,有相当一部分一开始都是为了抱团取暖而出现的。

除此之外,清帝国的人口增多也相对应的增加了流民的数量,以至于“江湖”的范围和江湖帮派的势力越发扩大。

以血缘、地域关系为主导的江湖帮派开始崭露头角,而这里头是一个朝廷不太伸得进去手的地方,它自成一套体系,在某些地方也广有势力,可以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些地方豪强的精神传承者。

一旦清帝国被打得露出了脆弱的马脚,赵学宁敢肯定,这些江湖人士、帮派大佬、神棍们一定会野心膨胀。

赵学宁甚至都能预想到清政府倒台之后、兰芳正式确立全国统治权威之前,届时神州大地上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模样。

什么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股烟尘之类的,估计都会粉墨登场。

有兵就是草头王,失去了弘历和清政府的强势压迫,那些有信众、帮派弟子之类的家伙们搞不好也想过一把称王称霸的瘾,其中估计还很有可能出现一些枭雄人物。

以清帝国疆土的广阔程度和讯息传递速度,理所当然的,兰芳取代清帝国的过程绝对不会十分轻松。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该打的仗还是要打,不管怎么彰显仁义风范,所有的前提,都是能打。

确立统治之前,必须要彰显出天下无敌的武力,能够消灭一切反抗者的武力,这样才能确立统治,这是每一个国家政权彻底站稳脚跟确立统治的必经之路,古今中外皆然。

凡是不能从武力上压服国内全部反对者的政权,都不能长久,凡是无法从武力上震慑外部的政权,也难免不会沦为买办政权。

所以武力的强盛永远是一個国家的立国根基,不狠狠的打一场席卷天下的大战,不充分向所有人证明我能收拾带清更能收拾你们,那就没办法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

需要怀柔,需要合作,但更需要强悍的铁拳。

对此,赵学宁深深地明白,所以他更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军队的建设上,于是,他计划中的十万军队现在已经超标完成了。

兰芳正规军的陆军目前只有七个兵团的建制,完成训练能投入实战的只有四个,还有三个正在建设当中。

但是算上处在兰芳控制之下的五万暹罗新军,兰芳的陆军就已经达到了十二万的规模。

另外还有三个海军舰队,总兵力也达到三万的规模。

所以实际上兰芳可动用的军事力量到控制暹罗的节点之后,全力以赴的状态下,就已经达到了十五万的规模,这样规模的军队,已经有了登上世界牌桌打牌的资格。

说实话,就这样一支军队的规模,赵学宁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和清帝国掰掰腕子了。

清帝国陆军数量虽然庞大,赵学宁预估总体来说不会下百万,但是正儿八经能动用的机动精锐野战力量,估计也就十万左右。

其余大部分都是地方的绿营、八旗、土兵、仆从军之类的,轻易不会调动,也难以调动,离开驻地之后还有几分战斗力、是否可靠都是个问题。

因为不信任汉将汉兵,虽然清帝**队在这一时期的主体组成部分依然是汉人,但是基本上都是驻防军队,战斗力堪忧。

弘历主要依仗的军事将领和精锐部队基本上都是满人,再加上一些蒙古人,而这些人数量有限。

如果十万左右的精锐机动野战力量被消灭掉,尤其是索伦兵、准噶尔蒙古兵这步骑两把尖刀被消灭掉,对于清帝国的打击就是非常恐怖的了。

那些地方上早就衰败的驻防八旗、绿营,除了个别区域如贵州等地的绿营有战斗力,其他的大部分都没什么战斗力。

土兵更是和仆从军差不多一个性质,带清强大、给钱,我跟着混混战场,带清衰弱了,也不可能为带清效忠到死。

这种情况下,至少在岭南战场上,赵学宁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

除了岭南战场之外,赵学宁认为,也可以通过海军的优势,从海路威慑清帝国的首都京师,进而威胁山海关,从而事实上形成一个关门打狗的局面。

不过考虑到东北地区还有清帝国安置在关外的数万八旗驻防军以及索伦兵,恐怕想要完成关门打狗的局势,还要经历一番战斗。

当然,也可以利用海军的优势切断江南江北的重要运输通道大运河,截断江南江北的联系,如此一来,必然能刺激到弘历老儿,让他集结重兵保护京师和东北老家,避免被关门打狗。

而在这期间,兰芳的主力军队就可以从容攻略缺乏强力武装的江南地区。

此时节,清帝国的经济重心和粮饷重地都在江南,江北的经济、人口已经开始落后于江南,失去了江南,清帝国的统治将被彻底动摇。

在此基础上,如果说赵学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出动一支精锐军队攻打京师,强行击破清军主力,围攻甚至攻克京师,将有极大的可能性一口气把满清权贵集团一网打尽,全部消灭掉。

这种情况实在是太美好,赵学宁甚至都不敢想象自己如果成功了,在紫禁城和弘历老儿面对面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

想想就很激动好不好!

但是一想到消灭清政府之后将要面对的整个中华大地上的处处烽烟和牛鬼蛇神们,他就觉得一阵头大。

清政府固然不是什么正面角色,但是多少年杀了多少人积累下来的威望还是足以震慑内部的牛鬼蛇神们的,至少清政府不过度逼迫要他们的命,牛鬼蛇神们也未必会主动起事。

弘历要是不严加追查,白莲教未必会在他活着的时候发动起义,如此,至少还是能维持基本的稳定的。

要是清政府没了,牛鬼蛇神们不说,地方上那些驻防八旗、各省绿营、地方土司、草原上各大部落,估计一个两个三个都要起来过一把称王称霸的瘾了。

传檄而定这种事情必须要建立在有极大优势和极其明确的优势战绩的情况下,当大家都认为你赢了,你才能传檄而定,只要有一个人认为你没赢,就还要接着打下去。

按照赵学宁的打法,他的对手只是清政府而不是清帝国,那么自然而然的,他消灭的也就是清政府,而不是清帝国。

消灭清政府固然能建立起强大的威望,但若要全面占据整个清帝国,他就必然要让自己的军队能够抵达清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控制每一支武装力量。

否则,他对老大帝国的统治就是象征性统治,而不是实际的统治。

就好比当初清军入关到彻底确立最终的统治,期间也有二十多年的过渡期,二十多年的过渡期里,清政府数次面临翻车的极大风险。

现在的稳固统治,就是在那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最终确定的,单纯击溃李自成占据京师,并不意味着清政府的统治就确立了。

这样一来,十几万军队是不够用的。

十几万军队无法营造出席卷天下的态势,呆在海外又无法积累足够数量的优势兵力,所以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要在神州大地上获得一块稳固的根据地,由此拉起一支能够席卷天下的队伍。

充分建立起对整个神州大陆的完全的支配实力。

三省攻略还是要继续,还是要第一时间获得一块根据地,用以拉起足够数量的军队,构建成足以席卷天下的态势,成为兰芳取代清帝国的根基。

单纯的北上速胜是有可能的,甚至直接强袭京师、干掉弘历都不是小概率事件。

在清帝国的军队反应过来勤王之前就把京师攻破,用大炮把紫禁城打破,把弘历直接抓出来砍了脑袋,绝对不是小概率事件。

但是随之而来的后果,可能就是【不知几人称孤道寡】,还会因为没有时间组建更多军队实现对天下的占领以至于给这些地方实力派们一定的时间发展壮大。

到最后,某些地方甚至会出现草台班子式的政权,某些有点能力的枭雄会在某些地方称王称霸,为后续平定天下带去更大的困难。

留着弘历和他的老迈不堪、效率低下的政府维系着清帝国最基础的稳定,未必不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策略。

不过尽管如此,赵学宁也不敢保证自己就能避免这一切。

神州大陆实在是太大了,他需要时间让军队能够抵达每一个角落,而他需要的时间,也是地方实力派们称王称霸所需要的时间。

赵学宁推测,最有可能的出现实力派割据的地方包括青藏之地,云南贵州之地,还有【天下已平蜀未平,天下未乱蜀先乱】的四川。

消灭京师的清政府是一回事,完成对整个神州的控制又是另一回事,二者有关联,但也不是那么有关联。

而且,如果所料不错的话,真正的考验和危机,反而会发生在兰芳彻底平定整个神州大陆之后……

那时,才是真正的挑战啊……

赵学宁对此,隐隐有些预感了。

秦寿离开之后,又过了一个月,共和国四年结束了,共和国五年踩着坚定的步伐来到了兰芳所在的世界。

开年之后,赵学宁给自己放了七天假,带着安妮和小安东在汉城周边游玩了一阵子,七天假期一过,他就重新投入到了紧张刺激的工作之中。

在赵学宁的带动下,兰芳的官僚系统也在积极有效的运作着,所有人都在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从政府到民间,整个兰芳就像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一样,全都躁动起来了,随之而来的,则是兰芳国力的飞速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赵学宁既欣慰,但同时,心中也有隐隐的忧虑,这种忧虑促使他不断利用闲暇时间完善尚未正式颁布的《兰芳宪法》。

他要把兰芳的共和体制确立下来,哪怕只是先从宪法里确立,也要确立下来,他决不能接受又一个帝国的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兰芳现如今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共和国,但是实际上,依然离不开赵学宁的绝对权威。

没有他,就没有兰芳共和国。

这一点,赵学宁自己也不会否认。

他自己定下了很多规矩,比如司法院和立法院的初步建立与独立运作,比如税务总局四面出击收缴税款之类的。

但事实上,所有行政部门、军队、司法部门,他都拥有一言而决的资格。

只要他愿意。

这不仅是现状,实际上,也是兰芳目前正儿八经的规定。

总体来说,在赵学宁的计划之中,共和国的架构并不是空架子,并不是徒有其表,他是真的想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共和体制让这个国家运行下去的。

只不过限于实际情况和条件限制,他目前还办不到。

所以他认真的参考了欧陆和清帝国的一些政治架构,在因地制宜的精神指引下,将资本主义的曙光和传统封建巅峰的优势融合了一下,搞出了一个兰芳特色共和国体系。

其中最重要的民政管理体系就是三级管理体系,用三级管理体系管理兰芳国民,在国家需要增强国力以求自保的时期,每一个人都要在这一体系中承担相对应的责任。

除此之外,赵学宁构建了天京的中央政府。

这个政府以大总统为最高行政军事首脑,总领一切日常行政事务,往下直接对接各部,对各部发号施令。

总体来说,大总统可以决断国家军政大事,掌握庞大权力,这些权力确保了天京中央政府是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具备真正的实权。

但与此同时,他又设下司法院和立法院作为国家法律机构,专门决断司法和立法相关问题,有关这些问题,除非战时和其他危机紧急时期,否则大总统也没有制度上的权力可以干涉。

这一点,赵学宁并没有妥协,而是把这一条写在尚未完成的《兰芳宪法》之中。

尽管这一切只要他自己愿意,就能随时改变。

可他是真的想要建立一个共和国的。

虽然他的部下们、国民们并没有类似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大家基本上都还在传统思想中遨游,少数欧洲人部下也都生活在王权社会之中,对共和的理念并不清晰。

从这一点上来说,美国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建国条件。

他们孤悬海外,内部并没有深受欧洲传统熏陶的传统封建贵族的掣肘,这是他们能够建立起新体制的重要外部因素。

与之相比,法国就倒霉的多,好不容易让路易十六摸不着头脑了,结果周边一票王权国家吓坏了,赶快联合起来搞了六次反法同盟大举干涉,愣是不让人家共和。

从这个角度来说,赵学宁既不幸又幸运。

不幸的是,那个最强的传统**国家就在他的北边。

幸运的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垂垂老矣,没有太多的精力干涉外部,基本放弃了影响力外溢,转入内卷模式。

尽管条件苛刻,赵学宁也坚决的否决了称王称帝的声音。

赵学宁决定兰芳共和国的最高国家元首、军队总司令为大总统,大总统掌握国家军政大权,但是不世袭。

大总统原则上由选举产生,至于具体的选举办法,以及大总统的任期,并没有确定下来。

因为共和国草创,很多赵学宁设想中的机构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先例,所以相关制度只是停留在赵学宁的手稿阶段,并未决断立法,甚至什么时候能付诸实施都有待商榷。

于是乎赵学宁采取了兰芳公司时期的公司决策会议制度,把这一制度扩大化,用以在过渡时期成为兰芳共和国的最终决策机制。

这一机制在兰芳公司时期多次运用,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决策会议是兰芳公司时期由公司的功勋元老们组成的会议,以赵学宁为首,每一个人都是在公司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做出亮眼贡献、有一定威望和民意基础的人。

他们往往都很能打,或者能打,还有能打。

这个会议作为兰芳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赵学宁为其取名为董事会。

即赵学宁担任兰芳公司的董事长,而其余人都属于公司董事,当时,董事会三个月召开一次,有些时候事情紧急,则特事特办。

董事会中任何一个成员包括赵学宁在内都有提案权,具体的决策流程,就是董事会召开,将大家一段时间内积攒下来的提案全都拿出来共同商议,然后一起讨论,最后表决,以三分之二多数表决通过为原则。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赵学宁过于突出的个人地位和强大的个人魅力、威望,所以往往他提出的提案、作出的决策,都能得到全票通过。

而其他人的提案则不然,且大家也习惯性的参考赵学宁的意见,赵学宁支持就支持,赵学宁不支持就不支持。

所以一开始的决策会议往往就成为了赵学宁的一言堂,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赵学宁认为这样的情况不太符合他设立这个制度的初衷,尽管因为这群人都是他带出来的部下,他对这些人有绝对的威望影响,但他不希望一个理当群策群力的机构成为自己的独角戏。

他希望可以培养出一些具备优秀能力的部下。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zhuike.net readw.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宋体楷书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偏大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女生逍遥软萌
语速
适中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上一章章节列表下一章 >错误举报